2024年12月29日星期日

《來年見》

地點 ~  東京都小金井市
時間 ~ 29-12-2024 星期日 上午 10:50分
東京13°C 最高13°C 3°C(晴 ☀️)

星期五晚上來了女儿家住,2025新年過後有兩個星期都不在川崎过。

以往平間寺周圍的空間都被各種食物與物品攤子佔滿,31日晚間的迎新年慶典(初諧)準被人群擠爆,那個盛況我又無法親眼目睹了(2019年也錯過了) !







川崎一帶的店鋪,住戶都在家門前插上或掛上以鬆枝,松葉,乾花,稻禾等器材製成的吊飾—— 門松🎍(かどまつ、Kadomatsu)和注連繩(しめなわ、Shime-nawa),等迎接新一年。

如同中華文化春聯寓意般祈求新年好彩頭的正月裝飾門松🎍(かどまつ、Kadomatsu),這跟我們華人貼對聯,掛紅布,插桃花等迎新年的做法有相同的意義。

從網上看到的一段資訊,貼上供參考。

門松本來是用來告知新年已經到來的年神様,以免其在道路上迷路而裝飾的。起源於中國唐代,當時人們會在家門前裝飾象徵長壽的松樹,在日本則是從平安時代開始有這個習俗。現在的門松,是在室町時代形成的,即在竹子旁邊添上松樹。因為竹子也象徵長壽,所以形成了這樣的裝飾方式。

門松分為將竹子尖端斜切的「そぎ」和在節處直切的「寸胴(ずんどう)」兩種類型。原本主流的是寸胴型,但有一個最有力的說法是,德川家康在「三方ヶ原之戰」敗給武田信玄後,為了提醒自己警戒,將代表信玄首級的三根竹子頭部斜切下來,這就是斜切型門松的起源。

另一個說法是,一般商家應該要橫著切。過去斜著削的門松首先是用於賣酒水的店家,比如花柳界、料亭之類的店鋪,或者是二房的家。如果是正統商人、隱居者或是房東家的門松,都必須是橫著切的,所以今年紀文等商家就在他們的社群帳號秀出橫切的門松。但是有太多地方似乎也已經搞不清楚,關西大都橫切而關東則是斜切。

通常注連繩上會綁著許多裝飾,例如紙垂(しで、Shide)或Z字形的紙飄帶。

日本傳統新年裝飾


遇到不順利,告訴自己今天會過去,明天會到來,新的一天將開始!

2024年12月25日星期三

《生活紀實(6)收音機》

地點 ~ 馬來西亞吉隆坡
時間 ~ 26-12-2020 星期六 晚上 9:28 晴🌞

今天走了好多的路,為了要去銀行提錢,從山頂走到街尾,雙腿乏力的像不屬於我的。

在菜市看到花檔上的綠色菊花,詭異的色彩,怎麼種出來的?

停在一個買廉價(中國貨)大小包包,手錶鬧鐘收音機,幾十種貨物的路邊小攤。選了個灰色斜肩背包(晨運上街用),還拿了部像老媽媽的那部一樣可以插上USB的收音機,晨運時可以邊行邊聽新聞聽歌/音樂。

回到家後才想起,去年一個晚上在東京池袋大街上遇到一位台灣大姐,當時台灣大姐聽到我和孩子們用中文交談,問我聽不聽佛經佛曲,我腦袋轉也不轉,一口答說可以。哪知一個轉身她從手袋掏出一部小型收音機,二話不說就往我的懷裡塞,說她要回台灣不聽了,不想帶著走把它送給我。

就這樣我糊里糊塗,傻呼呼的,平白無故從一個在繁華喧鬧的東京池袋大街巧遇不上十分鐘,沒說上三句話的陌生婦人手中,接過這份‘禮物’。

金黑色收音機是台灣大姊送的,紅黑色是我今早剛買的。問題來了,現在我要(應該)用那部呢?


《生活紀實(7)盆子菜籃》
地點 ~ 馬來西亞吉隆坡
時間 ~ 26-12-2021 星期日 上午 10:13 晴/雨🌦

一覺醒來,下一個聖誕節要等365個日子了。

早上在菜市,買了10零吉的燒肉和一袋芥蘭菜,兩塊豬尾骨。原本在一菜檔要買把莧菜的,但是我一連問了三次價錢,那菜主都沒答我,我一氣丟下菜轉身去別處買。

去菜市通常都是帶個籃子或環保袋,今天驚見一位大姐竟然帶了個洗衣盆裝菜肉,大開眼界了!


人的價值,沒有貧富,只有豐富。

2024年12月20日星期五

《過冬》

地點 ~ 神奈川川崎觀音大師 
時間 ~ 21–12–2024 星期六 上午 10:36
東京15°C 最高15°C 最低3°C(晴時雨 🌦)


今天在農民曆上是冬至,也是24節氣中最後一個,通常象徵一年的結束,但是也可以說是開始,因此有"冬至大如年"的俗諺。

而在冬至這一天,家家戶戶習慣吃湯圓來度過,主要是因為以前農業時代物質缺乏,一般人如果吃了糯米做的湯圓,就可以飽餐一頓,心滿意足。

另外,對於客家人來說,冬至這一天也是"牛的生日",要感謝牛一整年的辛勞,不管如何,時代演變,現代人度過冬至這天,除了應景吃湯圓,也特別強調養生的觀念。

冬至也稱為過小年,是中國農曆中非常重要的節氣,也是傳統節日。有很多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,一般冬至都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或22日之間。

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,曾有「冬至大如年」的說法,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。許多人家利用這一夜,用糯米粉做“冬至圓”,為了區別於後來的春節前夕的“辭歲”,冬節的前一日叫做“添歲”或“亞歲”,表示“年”還沒過完,但已經長了一歲。

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、黑夜最長的一天;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、南方吃湯圓的習俗。

聖誕節不是日本的公假,當天孩子們都需上班。趁今天周末得空,提早吃一餐,把聖誕節也一同慶祝。

今晚我們四人到外頭用晚餐,女兒預訂了惠比壽一家已有50年歷史的老字小酒館 —— 《Bistro d'Arbre 惠比壽店》慶祝聖誕和冬至。


不要理別人,做自己就好。

2024年12月19日星期四

《飄雪》

地點 ~ 神奈川川崎觀音大師 
時間 ~18–12–2024 星期三 上午 10:24
東京9°C 最高9°C 最低3°C(晴時雨 🌦)

昨晚聼兒子説,天氣報告早上七時會下雪,東京要下雪了。

今早8點多起來打開臉書,看到有人也説東京下雪,包括神奈川。

但是今早天色陰陰的不見太陽光,後面房子的屋簷也不見有雪啊,哪來的下雪?飄鵝毛雪花吧?或許是神奈川某遠郊山區哪裏才有下雪吧!

吃了早餐把衣服洗了晾了,中午12點才見陽光,但是被後面對正的房子遮蔽了(高三層,跟兒子單位一樣高),照不到兒子的單位。

見到隔壁單位陽光普照,衣服曬的熱熱的,妒忌得咬牙切齒。



人生不必太糾結,你來到這個世界沒有多少人會高興,你離開這個世界也沒有多少人會難過。

2024年12月15日星期日

《老同學》

地點 ~ 馬來西亞吉隆坡
時間 ~ 15-12-2021 星期三 晚上 10:25 晴/陰/雨 🌦

約了老同見面,把明年的月曆帶給她。

約好十點半見,老同學十點二十分才要出門,說是接阿姨的電話誤了時間。到約定的地方不見老同學,轉身去書局看書。在書局逗留約十分鐘老同學已到,時間已是中午十一點多,這時候肚子餓,要吃午餐了。吃完兩人坐在走廊空間的白色鐵椅,聊了三個小時,無視外頭風大雨大。

老同學說原本要把已經留了有4分長的白髮,染成紫灰色(帶白),明天​​去參加兒子的畢業典禮。但當她對她老公提出時,立刻被她老公帶警告的口氣說 :暫時不可以!因為明天的主角是她兒子,不是媽媽。她又氣又無奈,氣得是不能在兒子的畢業典禮上出盡風頭(以後兒子的畢業照上沒有了亮點),無奈又不敢違背他的老公。

我聽了笑得眼淚都噴出來,笑她思想超前衛,無奈卻有個極度保守的男人處處對她'綁手綁腳',搞得她不能隨心所欲,全力發揮她退休後突變的'老來瘋'個性。

不說別的,就說出街戴帽子這事就好了。我在日本已習慣不論春夏秋冬,出門就戴頂帽子,這幾年各種各樣的帽子也買了不少。回國後,偶爾也會戴帽遮太陽或小雨。

兩年前的某天中午,老同學和我到谷中城跟兩位小學同學見面敘舊。記得那時我剛從日本回來不久,習慣上就戴了頂帽子出去,見了面後當時就被兩位小學同學說我的外表,服裝(身上穿著的衣褲也是在東京買的),加上戴著帽子,看起來整個人散發出濃濃的日本味。那時我才發覺這些年長時間(一年中有6個月,春秋兩季)是在日本旅居生活,不知不覺自己的形象,觀念,心態都隨著境環改變了,而且都是些好的轉變(賺到了!🤣🤣🤣)。

也許這番話聽進老同學的耳裡收在心裏,自那次見面後,再次見面她從此帽不離頭,戴帽子的次數頻密的連我看了都感到有點意外,驚訝。

由於戴帽子幾乎已成了老同學的專利,以後約見時我只在赴約途中才戴上帽子,到見面的目地前就把帽子摘下收入包包,不搶老同學的風頭。


生活,其實就是一場旅行,有風,有雨,也有陽光與彩虹。

2024年12月9日星期一

《緊身衣褲》

地點 ~ 馬來西亞吉隆坡
時間 ~ 02–12-2023 星期六

早上出門到菜市場買菜,途中遇見一位不知是俄羅斯還是烏克蘭,或者是其他東歐國籍的女郎,穿著緊身衣褲,身材特好,樣貌精緻,跟在我後面一路上電話講個不停。

現今國內的年輕女郎,還有一些中年大姊,大嬸似乎也對此類緊身衣褲(瑜珈服裝)特別喜愛。這原本是應該穿在室內做運動時的服裝,如今個個都穿上在商場,在大街小巷,穿街過巷'橫'行。

這類服飾把下身前前後後紮得緊緊,什麼型什麼款的都讓人看個清清楚楚,卻不見她們有一絲的不好意思,倒是看的人(說我啦)看了臉紅心跳,轉頭不敢直視。



人生不難,不要自己為難自己,
接受風雨,就能平靜看待風雨。

2024年12月2日星期一

《遁地水獺》

地點 ~ 東京都杉並區阿佐ヶ谷
時間 ~ 02-12-2018 星期日(陰)上午 9:42分 9°C 冷

淘氣鬼,壞蛋鬼,討厭鬼賓果玩起來很瘋狂,尤其愛從沙發,桌子跳上床,搞得我也要學女兒那樣把沙發,小桌子都倒置放,不然連窗戶也能跳上去。

賓果更更加厲害的玩法是遁地(地毯),一個寶特瓶蓋,一顆玻璃石子,它都能躲在地毯下玩上半小時。


孫孫賓果 カワウソビンゴ Bingo_the_otter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channel/UCpRS2Kp3cYnbjVuTagu3JYQ


萬事從心起,看淡一身輕,忍讓一步,渡己一生。